查看原文
其他

200+公里,31万鱼尾,东海护鱼人与大黄鱼宝宝的九小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舟山绿色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Author 绿绿


“到东极了吗”“还顺利吗,有没有晕船?”听到这样的关心,让我心头瞬间一暖。根据浙江省重点科研“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将岱衢族大黄鱼良种鱼苗运至东极海域的野生驯化工作。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出差,也是一次深刻的成长,真正的全新体验,故而写下了此篇跟船日记。



2020年7月3日上午6时,随着一整夜的辗转反侧,我早早醒来,随浙江海洋大学宋伟华教授一行一同前往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

此时,天上还下着毛毛细雨,远处的山山水水确实清晰可见,有着一种“空山新雨后”般的心旷神怡之感。我们搭乘了岸边的小舢板,宋伟华教授也在途中与当地负责人就此次运输的工作交谈着。再近些,便看到了“浙象渔运02148”,这是一艘活水船,远看与普通渔船相差无几,由于甲板上设有6个活水舱,故而实际船型稍大了一些。



上午7时,渔民兄弟与养殖户们正在作业,在甲板上操作着吊臂,连接着的墨绿色水袋装起深水网箱中的岱衢族大黄鱼鱼苗,置入活水舱,每个舱内分别对应了各个规格的成鱼以及鱼苗,宋伟华教授与负责人对活水舱内的大黄鱼规格及活性进行了仔细检查。



虽然我入职舟山绿色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年有余,对增殖放流、鱼苗养殖等相关内容稍有涉猎,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此将鱼苗从深水网箱运入活水舱的方式,令我大开眼界,瞬间将我所了解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串联了起来,以往朦胧的认知,都变得清晰可见。



这是第二批运送的大黄鱼鱼苗,于东极海域进行野化训练。舱内分别放置了1-8两不同规格的大黄鱼幼鱼、成鱼等共计1万尾以及大黄鱼鱼苗30万尾。一番作业之后,活水舱内便装满了大黄鱼,由于象山海域海水较为碧绿清澈,波光粼粼的金黄色在舱面时有浮现。



7时30分,活鱼运输作业完成,“浙象渔运02148”慢慢启动,正式出航。与我一并跟船的还有两位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生许星磊、赵健宜,船老大为我们分配了三个床位,告诉我们大约9小时可以达到目的地,简单嘱咐我们几句后,便前往驾驶室专注航行。


船舱内自由活动的空间并不多,四面开口,中间便是一张餐桌,物件摆放十分紧凑,厨房和卫生间极为狭小,只够一人站立,此时船员们已都躺在舱内,闭目休息。通往二楼驾驶室的扶梯紧窄且陡,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后,环顾四周,看到台上复杂的操作程序以及屏幕,心中略微震惊,不同于楼下的生活区,驾驶台相当宽敞,再加上全景玻璃窗,视野极好。
船老大正娴熟的单手打舵,我凑上前去请教,船老大操着方言的口吻,给我一一解释,“这是AIS,这会计算你的路线,这会告诉你多久会遇到别的船只,这个是雷达……”。终究是要多实践,我再次感慨道,幸得董事长的认可,给予我此次磨炼的机会,让我不再是片面的听闻,而是自己去领会、感悟,这种切身体会所带来的经验,更是深刻、难忘。
上午8时,船航行至了象山大桥脚下,出于首次出海的新鲜感,我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站在甲板上,拿着手机拍摄着周边的风景,远处的山是青蓝,水是碧绿,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海洋资源生态修复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我与跟船的两位海大研究生交流了出海心得。寒暄之余,向他们了解了本次浙江省重点科研“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中,他们所参与的大黄鱼相关事宜,也暂代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舟山绿色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向他们介绍了我公司所承担的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工程、海洋牧场示范建设工程等绿色渔业主要任务。
交谈之际,由于船舶突然的颠簸,舱内的大黄鱼们如同受到了惊吓一般,纷纷跃然水面,十分好看,让我想起了早先渔民对大黄鱼的描述,那种大丰收的画面感,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早间的天色也较为不错,时不时伴有细雨,不会让人感觉到闷热,也不知船驶到了哪儿,碧绿的海水不知何时变得浑黄,我们仨就坐在甲板上,各自发呆,吃着船员切给我们西瓜,默默地看海。直到我认出岸边的建筑,看到沈家门了,那是国际水产城,那是鲁家峙……想到了儿时还不曾有的康庄大道、高楼大厦,近二十年的沧海桑田,舟山,发展迅速!
11时,开饭了,番茄榨菜汤、红烧鱼、红烧茭白,豆角炒肉……小菜也是颇为丰盛,伴随船舱内那振聋发聩的发动机运作声,也让我体会了渔民兄弟在海上生活的艰辛。


饭后,我们先去观察活水舱内的鱼宝宝,除一两条小鱼苗难熬“舟车劳顿,一命呜呼”其他情况较为良好。转头再看向周围,发觉已到了东港周边的海域,前面就是朱家尖大桥,远处岱山的轮廓也是清晰可见。
经过了一早上的活跃,我精神也略有萎靡,便躺进船舱闭目小憩,也不知过了多久,感觉船体颠簸了好多,因为身形是与船头垂直的关系,所以感觉自己的头忽高忽低,但还未觉有晕眩,感觉年轻真好,也没有像长辈们说的那样,容易晕船,而后就坐到了船老大身边,与他闲聊,告诉他这批大黄鱼是放去东极野化驯养的,他说东极海域好,杂质也少,比象山海域更适合大黄鱼的生长。
大约是下午2时,渔船颠簸得越来越厉害,闷热的感觉布满了我的整张脸庞,然后便不知不觉得睡下了,再醒来时发觉颠簸感还在继续,当我坐起的时候,我的身体告诉我,赶紧躺下,我乖乖照做,真害怕他下一秒就会让我晕船,给船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也不知什么时候,感觉渔船终于稳定了很多,我起身,向船边看去,是碧绿的海水,山也是那样的青葱。“财伯公!”看到这个举着火炬的自由男神像,东极岛,到了!我快步走向活水舱,幼鱼和成鱼受海浪影响不大,又有二三十来条小鱼苗没能坚持到目的地,颇为可惜。东极的海浪确实激烈,甲板上偶有海水渗入,稍不留神,便被打湿了鞋。

“到东极了吗”“还顺利吗,有没有晕船?”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接踵而至,不禁让人心头一暖,并急忙向领导汇报了工作。不过多久,就到了青浜岛附近的黄胖山,这里便是此行的目的地,海面上布满了深水网箱,环境也有着几分童话般的静谧,活水船在网箱边停稳后,宋教授与养殖负责人乘坐上小舢板开始起了放鱼的指挥工作,“这里放2-4两的先来,小心操作,小心操作!”,“那边放……”。



下午4时30分左右,渔民兄弟用一个形似油烟机管道的大黄管作为输送的载体,连接活水舱和养殖网箱,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作业,随着活水舱内的围网被拉起,深处的大黄鱼渐渐上浮,舱内的水面显得颇为壮观。

 
参与了此次的跟船工作,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阅历,更是丰富了我的精神层面,虽然海途艰辛,但希望还有下次,期待下次更长、更远的航行经历。


来源:舟山绿色渔业发展公司
文:周桢耀

美工:陈媛媛

值班编辑:陈妍

责任编辑:沈家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